岭大学者以地理资讯系统监察口罩供应及市民焦虑程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应用地理资讯系统(GIS)和大数据技术,对於掌握疫情资讯、追踪确诊病例,以至预测社区传播等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岭南大学科学教研组助理教授王沛欣教授的研究更证明,这些技术不仅可应用於医疗领域,更能产生即时的社会效益。

 

2020年1月,香港出现首宗新冠肺炎病例,王沛欣教授与「香港民意研究所」随即在六天后推出网上地理资讯系统仪表板列表,让公众以近乎实时掌握新冠肺炎疫情资讯及了解社区感染的风险,该系统更显示了市民的焦虑水平和抗疫产品最短缺的地点。

 

同时,「香港民意研究所」进行网上调查,询问受访者一些具时效性的问题,例如「您如何评价自己在本月感染新冠肺炎的机会?」,并了解市民的口罩使用状况及存量水平等数据,王教授就根据数据更新仪表板。她说,定期更新仪表板对於决策者、区议会议员、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非常有用,有助他们瞄准高风险和最有需要的地区,尤其针对长者和有需要市民提供即时关注和支援。

 

王教授解释:「此计划获多家社会企业及捐赠者支持,有助他们作出准确的决定,把口罩和其他需求殷切的抗疫物资,即时带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她补充,捐赠者喜欢项目能使他们追踪供应量,并确切知道供货的地点。

 

3月中旬,该计划扩展至接触更多义工和社会企业,以涵盖一些不方便上网及没有智能手机的市民,协助他们完成网上调查。

 

该计划更能配合地理资讯系统,以宏观角度提供有关公众舆论和民情动向的指标。王教授表示:「当海外学生3月开始返港、武汉重新开放边境时,我们留意到口罩存量和恐慌程度也发生了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疫情爆发首周,平均口罩存量只有17.6天,有百分之五受访者更表示,他们没有任何储备。至三月初,即疫情爆发第五周,受访市民的口罩存量增至51天;至四月初,即疫情爆发第九周,存量增至58.6天。而截至三月二日,除了口罩外,需求最殷切的抗疫产品为洗手液(23.7%)和消毒酒精(23.1%)。

 

此项计划与王教授其他的研究项目,例如「香港寺庙烧香与污染的问题」一样,都是以地理资讯系统了解公共卫生、健康及相关的社会政策。不过,王教授强调此项研究具有其独特性:「它确实能以近乎实时帮助市民,其影响是即时性,并且可量度的。参与项目的各单位所付出的共同努力,也令人鼓舞及具启发性。我希望我的项目能继续为香港社区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

Pauline Wong
王沛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