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历史学者新著 从香港、世界史解读社会时势

2019年10月4日

岭大历史学者新著 从香港、世界史解读社会时势

岭南大学历史系刘智鹏教授、系主任梁萃行教授、杜春媚教授及林安娜教授,於2019年共出版四本新书,内容涵盖青铜时代至二十世纪末不同时期的中国及美国,展示大学在历史范畴的研究实力。

 

《香港史—从远古到九七》(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由刘智鹏教授及刘蜀永教授编著,探讨香港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传统渔农社会,一跃成为享负盛名的国际大都会。该书从多个专题解构香港史,其中包括:屯门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战前香港的新界土地问题、战后影响本地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现象,以及麦理浩时代的社会政策等。此书特别关注历史上香港与中国关系的互动,重点研究中英两国在香港问题上的交涉和角力情况。

 

梁萃行教授在《The Politics of the Past in Early China》(剑桥大学出版社) 一书,探究历史在中国古代中的重要性。该书以新角度,研究历史如何在中国早期长久以来的权力交替中占一席位: 青铜时代末的贵族衰落、公元前一千纪的帝国崛起就是具体实证。梁教授认为中国早期对历史的「热情」并不只是文化上的取向,而是涉及政治及道德因素。

Prof Vincent Leung Sueh-han

杜春媚教授的《Gu Hongming’s Eccentric Chinese Odyssey》(宾夕凡尼亚大学出版社),是首项针对备受争议的知识分子 — 清朝保皇党、「清末狂儒」辜鸿铭 (1857-1928) 的详细英语研究。辜鸿铭普遍被视为「怪人」,杜教授却誉之为睿智策略家,在工业势力、功利主义思想及帝国主义扩大的时代,仍能抗衡西方思潮。该书提出新观点,探讨中国人流亡海外之说,及殖民主义对心理上的影响。

Prof Vincent Leung Sueh-han

 

《Barriers Down: How American Power and Free-Flow Policies Shaped Global Media》(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出自林安娜教授手笔,著眼於1945年后美国外交政策其中一项主导理念「资讯自由流通」(The free flow of information)。虽然此原则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数码时代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但林教授在书中揭示其概念早於二十世纪中期,在与类比媒体 (Analog media) 的竞争中,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范畴中出现。此书从印刷品、广播媒体及技术如卫星通信的资料,探究数码时代争议的起源,以及跨国资讯流通的相关政治与道德议题。

Prof Diana Le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