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参与倡建抗战文物径推动香港抗日历史知识转移

2021年6月30日

岭大参与倡建抗战文物径推动香港抗日历史知识转移

图: 刘蜀永教授

香港抗日历史和遗址是本港珍贵的历史资源。为了让世人明白这些鲜爲人知的故事,以及利用抗战遗址帮助业界开展文化旅游项目,自2017 年开始,岭大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在众多团体及机构,包括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后人的支持下,多番实地考察抗战遗址,访问亲历者和知情人,从而提出建立沙头角、西贡和大屿山三条抗战文物径的构想。

 

月前,岭大发布沙头角抗战文物径计划的细节。全长12.9公里、约需4.5小时完成的文物径以筹建中的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罗家大屋)为起点,途经南涌罗屋村、老龙田宴台山、鹿颈村、乌蛟腾烈士纪念园,最后以乌蛟腾村作终点。除了历史遗址,文物径亦拥有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淡水沼泽、溪流、红树林等,让公众在了解香港沦陷期间的抗战历史之余,一同欣赏乡村的自然风光,并振兴新界偏远乡村的经济发展。

 

KT

岭大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与众多团体及机构合作,发掘香港珍贵历史。

 

岭大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刘蜀永教授表示,「这是岭大的知识转移的一部份。我们把研究成果与社会各界分享,好让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人,能多一点了解自己身边的事物,认识历史的发展。」

 

「日军进攻香港期间,香港政府打了18天便投降,所以日占时期的三年零八个月,只有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一直在抵抗。」刘教授说。「他们大概不到1,000人,但就牺牲了115人。」在历史的洪流中,三年零八个月及1,000人或是微不足道的数字,但当中充满无数故事及历史意义。

 

KT2

刘教授研究工作包括实地考察抗战遗址,访问亲历者和知情人。

 

「工作的困难是挺多的。事情已过去了近80年,亲身经历过的老战士,绝大部分已经过身了。我们主要从他们的出版及回忆录等寻找线索,然后再到现场搜证。」

 

「例如1943年5月一个晚上,当时港九大队大屿山中队中队长刘春祥带领数个队员,坐帆船从东涌到屯门龙鼓滩开辟一个新的工作地区。在沙洲、龙鼓洲附近,他们遇到日本炮艇的攻击,最后船被打沉,而船上所有人也牺牲了。」刘教授说。「香港政府公布的港九大队115位烈士名单中,连刘春祥在内共有8位是和这事件有关系的。但我们做研究时,发现当时有说牺牲的有12至13人,那其余的是甚么人呢?」

 

几经转折,刘教授团队在2021年1月终於找到真相。「大屿山中队有位指导员活到了100岁,在广州去世,去世后家人把他的书信当废纸卖掉了。后来辗转有位港九大队的后人,通过网上拍卖,以3,000多元人民币买下这20多页的书信。书信里提到,事件中共有12位同胞牺牲,包括7位游击队队员,其余5位是名叫梁克的船家、其妻子、两个女儿及一个儿子。为甚么他的家人也在船上呢?就是说这条船很有可能是他们一家用以谋生的一条船。他们全家冒著生命危险支持游击队抗战。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刘教授说。

 

刘教授道出另一个发生在大屿山的故事。「港九大队副大队长鲁风在日军扫荡大屿山期间,正在当地一间尼姑庵养病,及后因风声紧,被转到宝莲寺山后面的一个小房子居住。一天日本军人闯进宝莲寺,当时宝莲寺住持筏可大师极力掩护鲁风,除了让他扮成和尚和其他人一起诵经外,他即使被毒打及在军刀架在脖子上的情况下,也不透露队长的行踪,而鲁风亦因此得以成功脱险。」

 

「另外,有记载说当时游击队曾在大澳打了一仗,把警察局的警察全都捉了起来。但是那警察局究竟在甚么位置呢?后来我们根据他们提供的回忆到现场去,发现那地方还在。」

 

KT4
刘教授及其团队同时与刘智鹏教授(左三)开展其他有关香港抗战历史的项目。

 

刘教授表示,三条文物径大致可反映出港九大队在新界奋勇抗战的历史面貌,而西贡和大屿山文物径计划的细节已经完成。除了文物径计划,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主任刘智鹏教授、刘教授及其团队同时开展其他有关香港抗战历史的研究及出版项目,当中包括一本《港九大队志》,把大队重要的事情按照地方志的形式编修,包括为有特别事迹的指战员和民众立传。

 

按此了解沙头角抗战文物径计划的细节

https://www.ln.edu.hk/cht/hkschrp/kt/public/sha-tau-k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