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主辦、建銀國際及中山大學共同合辦「美國的貿易政策改變和中國的應對策略」國際論壇

International Forum on the Change of US Trade Policies

 

目前,香港社會各界以至全球的經濟和金融界均對美國的貿易政策改變和中國的應對策略極為關注;當中的焦點包括不同地方曾經採取過的做法,以及有關改變對內地與香港產生的影響;有見及此,嶺南大學國際與發展經濟學理學碩士課程、經濟學系、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中國經濟研究部主辦,建銀國際、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了「美國的貿易政策改變和中國的應對策略」國際論壇,已於2018年12月18日在香港中環中國建設銀行大廈30樓會議廳舉行。

 

是次論壇由嶺大校長鄭國漢教授、嶺大社會科學院院長兼中國經濟研究部總監魏向東教授共同主持,出席的4位主講嘉賓,包括:

  • 施雅德教授 (Prof. Jesús SEADE) ──墨西哥外交部副部長兼北美外交關係代表、墨西哥政府《美墨加協議》首席貿易談判代表、世貿前副總幹事、嶺南大學前副校長、經濟學榮休講座教授
  • 魏尚進教授 ── 亞洲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王念祖中國經濟與商業講座教授
  • 黃友嘉博士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主席
  • 岳 毅先生 ──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中銀香港原副董事長兼總裁、「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及大灣區香港中心董事

 

President Leonard Cheng

鄭國漢校長

嶺大的鄭國漢校長表示,在過去幾個月中,美國貿易政策的變化影響了國際貿易的正常運作。在此期間,中美兩國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多次談判,現時仍有各種變化。鄭校長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應該更為理解經濟學中的「比較優勢」概念,因為當今世界貿易都是互補的,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商品雖然減少了美國的就業機會,但也降低了美國人的消費成本,令美國的商界和消費者得益;同時,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商品和服務增加了美國的就業機會和收入。鄭校長希望這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談判能夠妥善解決,並能最終達至一個令國際社會穩定下來和令世界上不同經濟體都得益的結果。

是次論壇主講的4位專家學者,既有國際頂尖學者,亦有外交官、熟悉金融市場及外圍局勢變化的著名專家,學術及實際操作經驗兼備。 

 

Prof Jesus Seade

施雅德教授

現任墨西哥外交部副部長兼北美外交關係代表、墨西哥政府《美墨加協議》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兼世貿前副總幹事、嶺南大學前副校長、經濟學榮休講座教授)表示施雅德教授在發表題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後:與北美的貿易前景」的報告中表示,特朗普上台後對現行的許多貿易制度和規則都表示了不滿,這其中就包括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簽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事到如今,《北美自由貿易協議》亦被改成了《美墨加協議》。世界各國的經濟都是相互關聯的,因此,分析《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的問題,同樣有助於理解中美貿易衝突。在新建立《美墨加協議》中,減少貿易、促進投資是一個重點;其次,將需求從外國轉移到區域供應商,亦即增加對本地的投資而減少對外國進口的依賴,也是目標之一;再者,增加對社會議程的承擔也是目標之一。特朗普不滿意現行貿易規則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一直在進口國外商品,但這並沒有給美國帶來就業機會。因此,新協議的首要目標就是將工廠和就業機會留在北美。除此之外,《美墨加協議》也強調增加對社會議程的承擔,例如反腐、強調勞工權利、強調環保和保護當地文化等。這些轉變,值得中國留意。

 

Mr Yue Yi

岳毅先生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中銀香港原副董事長兼總裁(兼「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及大灣區香港中心董事)岳毅先生在發表題為「中美貿易紛爭:人民幣國際化新機遇」的報告中表示,G20結束後中美已開始嘗試解決貿易紛爭,但目前看來並不能徹底解決。岳先生認為,中美貿易爭端只是美國全面壓制中國崛起的開始,不同的難關還在前頭。美國的經濟問題例如貿易逆差,其根源在於美國自己創立的美元貨幣地位,世界各國被迫持有美元並持有美國國債,這其實間接支持了美國經濟。同時,美國的人口少且消費高,這種情況與中國剛好相反,因此美國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其赤字和逆差。只以貿易戰作為唯一方法去解決美國經濟的內部問題,顯然不會是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岳先生認為,今年美元已經多次加息,這其實是變相可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契機。從長期來看,人民幣還是會相對穩定。同時,港幣也並沒有隨著美元加息和波動,而在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也呈現比較穩定的態勢,這與人民幣有較強的穩定性息息相關。因此,他認為中國應當繼續遵循主動性原則,以我為主,不受外部干擾,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增強貨幣的彈性,以緩解資本市場的壓力。

 

Dr Wong Yau Kar David

黃友嘉博士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主席黃友嘉博士在發表題為「中美貿易紛爭對中國及香港經濟的影響及應對建議」的報告中表示,中國目前的經濟水平相當於80年代的日本,後者也曾被美國施壓,最終失落十年。目前來看,關稅是中美貿易戰的主要手段,但並非重點,因為美國還有對中國背景企業設立投資海外的限制,尤其抵制及限制中國的科技和能源類企業的對外投資,以及抵制包括學術上的合作等。而且,美國也拉攏了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國家打壓中國。黃博士認為,有關現象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對中國的挑戰也會是長期的。中國除了要改變目前只在中、低端產品或技術佔有優勢的現況外,也要全方短掌握關鍵技術;長遠亦要進行全方位的體制改革,以應對外來的挑戰。總的來說,中國有一定的經濟規模、完善的產業結構、龐大的市場,而且大量的內部生產力和內需還未釋放,他相信中國還是有能力應對未來的挑戰。

 

Prof Wei Shangjin

魏尚進教授

亞洲開發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王念祖中國經濟與商業講座教授魏尚進教授在發表題為「未來的中美貿易關係」的報告中表示,所謂中美貿易逆差,需要考慮多種因素,譬如從實際貿易差額、兩國在價值鏈中的位置,以及在貨物及服務貿易等多方面來考慮。魏教授認為,兩國貿易逆差實際上並非如特朗普所宣傳那麼大,根據德意志銀行的相關數據顯示,雙方貿易差幾乎是平衡的;所以,這就說明了雙方實際上是利益平衡,商業上的對接也相應平衡。雖然特朗普和很多外籍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對中國的較高入口比例造成了美國的高失業率,但從實際數據來分析,增加中美貿易上的合作,實際上是有利於增加美國當地工作機會。或者說,正面影響大於負面,原因在於中國主要出口半成品或中、低端產品,而且美國從中國進口最多的是製造業產品,同中國進行貿易上的合作,實際上促進了美國相關行業的就業需要及發展。魏教授認為,一般民眾只看電視評論而不看經濟分析的論文,以為中國出口會對美國形成威脅可能只是一種誤解,雙方應該以平衡的方式處理貿易衝突;同樣,他建議世貿組織應該有更明確的方案來提高各國的貿易效率,從而幫助提升美國貿易的順差。

 

是次論壇,滬港經濟發展協會、一帶一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中國併購公會同時作為共同協辦機構。

 

International Forum on the Change of US Trade Policies International Forum on the Change of US Trade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