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協助家庭暴力兒童受害者

五年前,當羅淑敏教授與一群社會工作者會面,聽到他們講述有關香港家庭暴力問題的個案時,她察覺兒童受害者數目之多,以及為該些兒童提供輔導時所遇到的種種挑戰,特別是十歲以下的幼童。政府的統計數字顯示2012年至2016年期間,香港每年的新增虐兒個案為856至963宗;可是這數字並未能反映問題的全部,因為當中並不包括未舉報個案,又或是案件中的兒童是家庭暴力的目擊者而非直接受害人。由於兒童的認知和語言能力尚未成熟,他們往往難以面對及表達遭遇暴力時所產生的各種內心感受,例如痛苦、恐懼、不安、內疚或精神創傷,而這一切都可能對兒童的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有見社會上有緩解並正視現狀的強烈需要,羅教授對研究創新和非傳統的介入方法產生了興趣,希望藉此帶來改變。

 

作為視覺研究系副教授,羅教授自2007年以來一直從事對藝術作為「以圖像闡釋語言」的研究。過去幾年間,她一直關注兒童受害者的問題,並探索如何使用視覺藝術作為介入平台,幫助受害者處理情緒、表達情感、克服困難及培養認知能力。在2015-16及2016-17年度,她曾與社會福利署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合作,分別為屯門及元朗區的兒童受害者推行藝術創作活動。最近,羅教授獲得私人捐款資助,繼而展開新一個為期三年的「家庭暴力兒童受害者藝術創作服務」項目。她與社會福利署的合作已於2017年9月起再度啟動,而與本地一所新夥伴中學的合作亦即將於11月展開。

 

這些嶄新項目將會為因目擊或身受家庭暴力而蒙受創傷的基層兒童,帶來藝術治療的體驗。在社工轉介下,對象兒童來自觀塘、屯門、黃大仙、西貢及元朗等地區。羅教授策劃了一系列工作坊,讓兒童在一個歡樂、有充足支援和安心的氣氛中自由玩樂、遊戲、進行討論及富創意的主題藝術創作。工作坊利用遊戲及以兒童為中心的心理教育方法,讓孩子們演示抽象的思想、表達複雜的情感和積累美好記憶;這有助於他們認識自我並與周邊現實相協調,為健康的成長發展鋪路。

 

該項目一個格外值得注意的特點,是其代表社會工作、藝術治療和學術界之間的多方專業合作。負責項目核心工作的小組成員不僅有羅教授和她的研究團隊,還有將在工作坊中有效促進輔導工作的社工和藝術治療師。羅教授預期通過當中獨特的跨學科協作,能夠為解決兒童的情緒和發展需要帶來即時影響。隨著愈來愈多的社工將會陪伴兒童一起參與工作坊,項目推動的知識共享和專業發展十分重要。通過記錄和觀察兒童的行為,項目長遠將為全港兒童和家庭輔導的專業社會工作實踐,注入一個以兒童為中心的觀點。

 

羅教授提到:「我們致力提高社會對家庭暴力兒童受害者的關注,並利用藝術的力量來增強輔導工作實踐的成效。」談到是次獲得私人捐款資助,她續說:「我們很高興並感激有私人界別認同我們項目目標的重要性,他們的慷慨捐助使項目能夠做得更多,延伸正面的影響。」

Arts intervention   Arts Intervention   Arts Inter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