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攝影師探索攝影的哲學世界

油畫、素描畫及照片都屬於圖畫的一種。但有沒有想過,為何照片與「人工製作圖像」,例如繪畫,雖同屬圖畫,都能描繪完全一樣的景象或物體,兩者卻帶出完全不同的感覺?哲學系助理教授Mikael Pettersson教授即將展開一個名為「從哲學觀點看攝影」的研究項目,項目獲研究資助局「傑出青年學者計劃」資助港幣17萬元。Pettersson教授亦獲嶺大頒發RGC Competitive Grants Award 2018,嘉許其項目取得資助。

 

Pettersson教授本身是一位業餘攝影師。自從當年朋友送他一部相機後,便開始對攝影產生興趣。他說:「很難對『攝影』下一個概括定義。大多數人會把攝影看作為一種製作圖像的技術;如果把攝影與『人工製作圖像』相比,前者在某種意義上是屬於『自動』或『機械』的操作。」這是大致區分兩者的一個說法。更精確地說,Pettersson教授形容攝影為嵌入了「形成圖像的前因後果」,而「人工製作圖像」較傾向於「抓住繪圖者的意圖」。這可以為英文諺語「一幅圖片勝過千言萬語(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帶來有趣的哲學反思。他解釋說:「我認為著名美國哲學家Donald Davidson的說法是對的。他曾說,一幅圖片並沒有勝過千言萬語,或任何數量的文字;文字根本不能為圖片估值。我們對圖片的解讀和理解,與我們如何解讀語言是截然不同的。」

 

對Pettersson教授來說,照片不僅只是描述因果相關的故事。他對於攝影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無容置疑,更不必說每天把「一般」照片上傳至Facebook及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分享生活點滴的熱潮。他說:「攝影除了可讓你得知朋友所吃的早餐和約會時刻,亦能廣泛應用於知識層面。X光圖像及超聲波圖像就是最佳例子,讓我們探視肉眼看不見的東西,例如在孕婦肚子裡的胎兒。雖然這種利用輻射和聲波的攝影技術,與拍攝『一般』照片不同,但這兩類攝影都同屬於前面提及的『自動』方式。」另外,還有更多例子引證攝影如何為我們提供有用資訊,例如監控視像可助破案,以及產品廣告照能豐富消費者的網上購物體驗。

 

Pettersson教授指出,攝影的道德是現存文學中未有充分發展的哲學領域。他希望通過這個資助研究項目,為此領域作出貢獻。談及人們把挑戰道德規範的照片放在社交媒體平台所引起的爭議,他認為至少有兩種想法。「一方面,基於其『機械』本質,攝影只是記錄了每個人都能看得見的東西,所以拍攝這類照片有何不對?另一方面,也有些東西一被展示出來就構成不良含意,即使你原意只是捕捉它們的樣子。」Pettersson教授認為應該以個別個案來評估,而且是取決於個別情況和一個人的道德信念。

 

在「從哲學觀點看攝影」研究項目裡,Pettersson教授將聚焦於傳統學說忽略的課題,討論甚麼是攝影、照片有何意義、在各種攝影行為中需要如何考慮倫理問題。除了對「靜止」的圖像感興趣,Pettersson教授最近亦開始研究電影,也就是「移動」圖像,他相信這能為他的研究之路帶來新的突破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