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简佩珊

8431cea504ae9c22556ba2d1a6e2986f.jpeg
99c9cd186919767f7eeefa03c4740408.jpeg
深度游屋邨 为香港留下重要记录
在重建的时代巨轮下,旧式屋邨已愈来愈少 - 铁皮滑梯的的公园游乐场丶应有尽有的老旧办馆丶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盛载着不少香港人的集体回忆。有人把握机会去「打卡」拍照,岭大中文系出身的简佩珊Aiko选择在「打卡」之馀全面「记录」,为这些一幕幕正逐渐消失的香港风景留下印记,在2022年6月设立Facebook专页「游走香港屋邨志」,以走访全港258个屋邨为目标,望以照片及文字纪录今日香港屋邨面貌。

游走屋邨旅程 缘於记者工作
Aiko认识的同学大多在毕业後都成为教师,但她有感自己不适合教书,决定以兴趣主导,达成小时候那篇「我的志愿」—— 加入旅游饮食杂志《U Magazine》当记者。她庆幸自己有中文系的背景,协助她在追梦的路上走得更顺遂。Aiko初入行是当本地游记者,入职不久就接触到一个新栏目,专门介绍香港公共屋邨,她表示自己在东涌逸东邨长大,但她一直对屋邨没有特别感受,直至新栏目的出现,让她以不一样的角度去欣赏和了解屋邨,开启了游走屋邨的旅程。当时她用排除法,热门屋邨如彩虹邨丶南山邨丶励德邨丶华富邨……,太多人写过,珠玉在前有压力,所以她故意避开不写。屯门大兴邨是她下笔的首个屋邨,她开玩笑地表示原因很纯粹,就是艺人邓丽欣Stephy住过,直到後期做资料搜集,发现全港只有大兴邨及观塘顺安邨采用大十字型的大厦设计,这一点令她很雀跃,决定一探背後的故事。「我选择比较贴地的屋邨去写,感觉是你家旁边已经有的那一片风景,在这片风景的背後,其实有很多细节是等着我们去发掘。好像上水彩园邨,当年是很多自由行会经过的屋邨,我会想去走一走,感受一下住这里会是怎麽样。」

记录旧屋邨拆卸前的时光
游走屋邨的旅途并非一路到底,Aiko当了几年记者後,中途出家转做公关及数码营销,帮客户介绍服务或商品,及後疫情期间,笔下技痒,想写些与香港本土特色的题材,其中一个是屋邨,而当时写的文章反应又不俗,她便开始全心全意专注写屋邨。那时候为了要兼顾全职工作及专页,Aiko养成早起的习惯,每日会提前六点起床,藉以争取时间更新专页,然後再去上班。访问当日,她表示已游走超过170个屋邨,笔下屋邨近百个,在记录方面也有无形「时间表」 ——即将清拆或政府宣布重建方案的屋邨,均会列入优先名单,例如石硖尾大坑西邨,居民和租户已早於去年3丶4月搬迁,又如观塘花园大厦预计2025年起清拆重建,同样都会先记录;其馀屋邨则会按照个人喜好,随心行随心写。细数其中一个有意外收获,如天水围天耀邨就让她对这个地方有重新认识。她兴奋地分享:「从没想到天水围有Y型楼,这是80年代最常见的楼宇设计。翻查资料,原来天水围很早就发展,天耀邨早在1992年建成丶1995入伙,屋邨更有水池和园林景致,看起来很不错。」至於近年新落成的屋邨 - 健明邨,其背後历史背景令她喜出望外,「以前国民党在调景岭设有基地,这点很多街坊都不知道,我会很开心自己在游走过程有新发现,可以与大家分享,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寻找屋邨背後情感连系和共鸣
屋邨容易被负面标签,在屋邨长大的Aiko对此看得很淡然。她认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都是铜板两面,有好有不好的。「屋邨是有千疮百孔的一面,例如早期咸水楼丑闻,到现在有人会说很多阿伯在屋邨聚赌,我不能抹煞这些事情的存在,但因为屋邨是一个平台供人去居住,说到底最重要是『人』,因为人不同的特色,才建构到今日的社会。」Aiko所强调的重要因素是「人」,其实在游走屋邨的旅途上,也增加了Aiko与其他人的交流机会,回忆有次想找乐华邨揭幕仪式的相片,又想查证一些资料,翻看期刊又苦无答案,於是就上网求救,结果有数位读者解答了,其中一个就是任职建筑师的读者,认识至今二人还经常交流部分屋邨的建筑图。又有一次游走葵盛西邨前,得到很久没联络的摄影师旧同事主动联系,主动请缨陪伴走访住过的葵盛西邨,在该次游走的过程中,不论是保安员还是街坊都热情地向他们分享屋邨的点滴,令Aiko收获甚丰。

全职写作 用真实感受说故事
随着时代变迁,重建巨轮悄然而至,Aiko坦言感觉复杂,慨叹自己迟了开始,未赶及记录苏屋邨和美东邨。她认为重建一事避无可避,始终香港有住屋问题,加上部分旧屋邨如彩虹邨的石屎剥落问题严重,只能够在赶在重建之前记下点滴,不想自己将来後悔。本着记录香港的初心,专页设立至今不到两年,已累积近2万followers(追踪者),她坦言一开始的确下过苦功,每发布文章,便会分享到街坊的专页群组,久而久之现在一有新文章,街坊们便会主动分享,成功累积到一班读者。
为专注筹备与屋邨相关的新书工作,Aiko在数月前辞去全职工作。没想到健谈活泼的她,过往曾因自卑而质疑自己,後来想办法和自己和解。「我没有archit(建筑)底子,又不是主修history(历史)丶geog(地理),总觉得能力不如别人,後来想了想,我自己的感受都可以是一种presentation(表达方式),都是一种能力。」现在的她想通了,笑言自己作为文字工作者,出书便算是成就解锁。现时尚未游走的屋邨不足100个,Aiko已雀跃到分享完成屋邨记录後的计划,「一个是写工厦,另一个是写居屋,但工厦需要以专题形式,亦要多做采访,我觉得好好玩,因为我喜欢学习新事物。」

访问尾声,Aiko提醒师弟妹珍惜在大学读书的时间,并要想想自己想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若果仍未知道路向也不要紧,趁人仍年轻就放胆试多点东西。即使结果未如预期,但起码当中经历和感受是独一无二,对你日後人生也总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