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覃纯健

0e552a70b59aaf9fbd8b863ddb8a98eb.jpeg
12e9a42ffe75e73801c16dab90607c39.jpg
迎来新媒体时代,传媒记者的角色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执笔写字转变为全能的媒体从业者,需要对冲撃流量、创意力以及与演算法竞争有所准备。 岭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的Manson覃纯健从侦查组记者起步,现时担任《香港01》的互联网经营高级总监,透过记者的敏感触角来引发读者的关注和互动,提高平台的触及率,并希望将社会大众 关心的议题推给读者。

享受精彩大学生活 中文课堂难忘有趣
一直心仪岭南大学中文系的Manson表示在岭大的读书时光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 当年的他在Hall F充分享受了3年的宿舍生活,与同辈、宿舍导师及舍监打成一篇,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毕业多年仍他对不同教授有着深刻的记忆。 在王璞教授、梁秉钧教授、邝龑子教授、刘绍铭教授等名师的教导下,他忆述同学们特别享受学习的气氛- 梁教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撰写的小说,当部份同学的小说主题 相对奇异时,讲台上下都会充满尴尬且欢乐的笑声;邝教授则以吟唱的方式教授古典诗词;刘教授会点名迟到的同学罚站,各有千秋。 Manson分享道:「有一次,我在宿舍通宵玩游戏机后走堂,没想到王教授竟致电促我快点上课,最后我非常狼狈地穿着拖鞋跑到课室,后来同学告诉我,教授竟在 讲台上打给我!」

侦查新闻组揭露社会事 感受网络媒体潜力
毕业后成为《明报》记者的Manson一开始曾考虑过当老师,但由于遇上教育改革和沙士疫情,有见教育界的发展并不稳定,因此决意在传媒行业大展拳脚。 他曾做过突发新闻、中国新闻、侦查新闻等领域,许多高官的「大新闻」也是由他亲手揭发,例如「唐宫」。 「身为记者的个人满足感很大,尤其当一宗本地新闻成为国际焦点,而报导的消息来源就是我本人,纽约时报、卫报、NHK等国际媒体都会争相联络我,希望获取相关途径 。那份成就感非常大。」
 
然而,他发现这些社会关注的侦查报导对提升报纸销量的帮助甚微。 同时,他也发现其他网络媒体不时抄袭、转载或引述他的新闻,大大减少了《明报》的曝光度,反而间接为竞争对手提供题材,增加他们的受众群和点撃率。 最让他感到无奈的是,有次当朋友提到某篇新闻时,他们以为是出自别的报馆,却没人知晓是《明报》甚至是Manson的报导。 他苦笑道:「其他同行成本很低,可能只需要复制改写,但我的报导可能需要长达两个月甚至一年的筹备才能刊登。」Manson逐渐意识到网媒传播途径的新颖和有效性 ,因此他开始向公司争取发展网络平台,转向钻研网络媒体工作。 起初,独家内容的确获得显著的触及率和流量,但可惜公司仍是侧重纸媒的营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激发了他寻找其他发展道路的决心。

转型主打网络媒体 重视用户体验
后来,Manson得知《香港01》是一间新兴的新媒体机构,他预视到这个平台能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会,于是加入团队成为初始成员之一。 从公司筹备、聘请人才、团队培训,他可算是「一脚踢」。 在筹备阶段,他着重培训团队的思维概念,其中一个试验项目是使用其他报章的文章,让同事们一起重新改写新闻标题,学习如何根据互联网计算和读者喜好,使新闻标题更具张力但又不过 火。 此外,他还会训练团队学习文章排版,确保每段文字的长度适中,并加入适量的图片,让读者有喘息的空间﹔他特别强调优化手机阅览模式,提高用户体验。
 
与前线记者的岗位相比,《香港01》的团队工作给了他焕然一新的感觉,「当你建立团队并找到合适的人选时,不但达到期望的效果,而且可以交换彼此想法,一起完善整个工作 ,令团队更加升华。」

网络日益发达 学习与演算式共存
Manson与编辑部的工作来往密切,他会根据不同情况向其他部门分析数据反映的市场需求。 当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如财政预算案),他们首先会分析过去几年的趋势,配合读者的喜好后为编辑团队准备写作方向,并锁定关键字。 他们期望每个关键字都须有独立的文章来承载,并在黄金时间内发布,以争取在搜索引擎排名较高的位置,占据最高的流量。 他提到,《香港01》在过去的区议会选举和奥斯卡金像奖中,短期内大篇幅地占据了Google搜寻的第一页位置,大幅提升其曝光率和认知度。 然而,为确保维持多样化的生态圈,Google限制了垄断式搜索,仅允许同一网站在前10个搜索结果内出现2次。 因此团队又要改变策略,目标是占据头3名的位置。 与传统媒体有别,普罗大众以前可能每天只会光顾一份报纸,但现时的网络用户可同时访问众多平台,所以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只要能保持在搜索的顶尖位置,用户到访平台的机会和 时间便会增加,以避免潜在的淘汰危机。

争取用户时间 用户习惯小揭秘
在人手一机的时代下,Manson谈及未来的挑战和目标是争取更多用户直接使用《香港01》的网页或应用程式,减少对其他搜索引擎或社交媒体的依赖。 在这之前,他们仍然会善用其他平台来推动触及率,他解释道:「青少年可能对时事新闻没有太大兴趣,所以我们会利用Instagram或YouTube接触他们,写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专题文章 ,吸引他们成为《香港01》的用户。」他进一步分析,假如一个人每天在手机上花费四个小时,只要他在《香港01》上的使用时间从10分钟增至40分钟,在公司层面已 是重大突破。 长远目标不仅是用户数量,更重要的是争取用户时间。
 
在大数据的时代,Manson在后台分析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比较有深度和知性的内容,如古典音乐、性别平等、资本主义等专题,在社交媒体上显然会获得更多点赞和 分享,但事实上,点击率却很低。 这反映了人们心理和形象塑造的一面,例如阅读量高的八卦新闻却有着很低的分享率,只因人们并不会公开分享这类内容,或只会在WhatsApp群组内私下分享。 这方面的数据对平台营运非常重要,因为可以分析实际流量,让编辑们更易抓紧读者心理和喜好。

勉励后辈增值个人能力
对于新一代进入媒体行业,Manson分享了一些入行的小贴士。 「撇除学历背景,我更注重态度、人际沟通和社交能力。因为新媒体的思考方式讲求创意,强调流量和传播性。有时在处理突发新闻时,更考验你的社交和应变能力, 与学术能力关系不大。」过去的媒体行业被视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光环,然而,在目前的社会气氛下,行业面临不少掣肘。 他也期望吸纳更多新一代投身新传媒领域,运用新技术和平台,发挥创意和影响力,对媒体生态圈带来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