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朱柏熹

b2c3ffa49af181715bbad53c2e495ca4.jpg
baa90826f415fff32b5f04f848d3a433.jpg
網絡媒體的興起讓不少製作網絡短片的團隊崛起,其中製作具本土元素的短視頻的90後網上短片製作團隊《小薯茄》深受網民歡迎,頻道以「入屋」又「貼地」著稱,令大家產生共鳴。成軍六年,YouTube訂閱人數超過56萬,人氣高企!本期校友故事邀請到《小薯茄》的幕前演員之一,2021年於嶺南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畢業的朱柏熹(朱mic)接受專訪。校友關係組特意到訪其工作室,為大家深入探索朱mic在嶺大讀書的回憶點滴、從營運個人YouTube頻道到加入具規模的創作團隊、以及作為內容創作者所遇到的苦與樂。
 
個性外向活潑 難忘精彩大學幾件事
從小受外國YouTuber《Smosh》的影響,朱mic自中小學時期開始嘗試拍攝短片。「當時曾參與一個本港YouTube界發起的活動——『隨街也是網絡人』,只要上傳自己的影片就有機會成為medley(精選合集)之一。但在中一、二之後,我逐漸放下了這個興趣,直至中六DSE(文憑試)過後,我和朋友們拍攝了一條畢業旅行vlog(影片網誌),喚醒了我對這隱藏興趣的記憶。」然而,他在大學選科並未有挑選創意媒體相關的課程,反而因為中學修讀商科的經歷選擇了嶺南的工商管理,一方面因有親戚於嶺南大學就讀,另一方面他認為商科就業機會廣泛,其中市場學包含社交媒體營銷的理論。而且他認為自媒體的營運知識可自行到網絡涉獵,因此商科對他來說是一個萬無一失的選擇。
 
「讀書、實習、交換生、住宿舍、上莊」,朱mic沒有錯過任何一個令大學生活更豐富的機會,他更擔任第21屆賽馬會堂F座宿舍宿生幹事會的主席,體驗了「chur爆」的大學生生活。他笑道:「最難忘的回憶應該是上莊的con day(諮詢大會)。Hall F的con day特別長,還記得當時持續了30多個小時……,相信大部份人在上莊前對此一無所知,一開始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股熱血地衝,到中後期會有種『終於甩難』的感覺。」先苦後甜,儘管過程中遇上困難,但他仍感激這段經歷,讓他成長,學懂處理人際關係,並接觸到不同活動策劃。至今朱mic與莊員們保持友好關係,其中一位更是「同行」,在大銀幕看到她時,份外親切和感動。「她在電影《年少日記》出演一名有獨白及單獨鏡頭的學生,看到朋友做跟自己類近的事,那份共鳴感特別強烈,希望將來工作上有機會合作,大家都能成功。」
 
課堂啟發拍片題材 自學摸索自我位置
主修科以外,朱mic亦透過選修科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好開心嶺大有很多很特別的free elective(自由選修科)給同學選擇,我曾選修邱愷欣教授的Sexual Cultures in Asia(亞洲性文化),除了兩性關係議題,還真的會討論性文化,雖然上課時可能有些尷尬,但很高興能在商科領域外學習到社會科的知識,這門課堂也啟發我在拍攝時加入探討兩性關係的話題。」此外,他也曾修讀拍攝相關課程,提升Photoshop和剪片技巧。
 
朱mic的創作熱情從未減退,他不停鑽研學習拍攝及剪輯知識、包裝個人形象和創作新奇有趣的內容。他在大一時與中學同學合作成立一個業餘的YouTube頻道,後來他決心創立個人YouTube頻道並發展成個人事業,期望努力闖出成績。適逢當時他在英國當交換生,其個人頻道起初以分享旅遊片段為主,「我會定義自己在嘗試此行業,當時試的成本及考量相對較低,不愁沒靈感,反而擔心view數(觀看率)低和不懂如何改善,最困難是尋找和打破缺口。」後來他開始以興趣為拍攝內容,例如音樂和手機遊戲,他曾將手機遊戲《Among Us》以劇本形式與中學同學拍成真人版,亦裝扮成電影《Joker》的主角表演流行鼓,希望在不同嘗試中摸索及改善,帶給大家歡樂。
 
跳出個人框架 成為網絡團隊《小薯茄》一員
畢業前夕,《小薯茄》正進行幕前演員的公開招募,為朱mic開啟職業生涯的契機。他笑說:「發履歷後毫無消息,我以為已被screen(篩選)掉,直至兩個月後接到Kiko(當時的經理人)的電話,表示他們正忙於籌備市集,很快會邀請我面試,我也抱著中立的態度,因為知道有很多人申請,機率就如0.1%般。」他經歷了3輪面試,首輪是表現個人能力、演繹獨腳劇本、並談論對YouTube的看法,次輪與阿J(幕前演員)進行對戲,並分享進入公司後的期望與願景,最後一輪令他印象最深刻。他解說:「到達公司時,我看見高Ling(公司老闆)好chill(輕鬆)地吃飯,還問我是否吃過飯,在緊張的氛圍下我慌稱自己已吃過飯。閒聊過後,他平淡並帶點模糊地說:『其實大致是ok的。』,直到離開之際我還在思考『我是被選上了嗎?』,甚至有一刻懷疑是否正在拍prank(惡搞)。」
 
假如當時沒被選上,朱mic對自己的人生目標也有明確的努力去向,他首次披露:「當時我有兼職教打流行鼓來維持基本收入,雖然家人非常開明和支持我,但他們亦擔心我畢業後的去向,希望我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任,所以當時的目標是兩年內專注發展個人YouTube頻道並租用studio(工作室),同時兼職教打鼓並探索更多工作機會。假設兩年後未能做出一點成績,便打算尋找市場推廣相關的工作。」幸運的是,朱mic無需啟動「Plan B」,而家人也默默地在不同場合支持他,成為全家的驕傲。
 
難忘與偶像合作 初心不離YouTube
加入團隊兩年多,朱mic在《小薯茄》平台參演的系列眾多,最喜歡的系列是「搵啲嘢玩」,相對是他主導及參與度較高,題材可以天馬行空,此系列以遊戲主導,曾挑戰踢足球、做瑜伽、玩層層疊等,甚至邀請周潤發先生大玩衾棉胎。談及最難忘的合作單位,他不假思索地回答:「YOASOBI!他們真的是我偶像,他們的追夢故事對我很有參考價值,也很感動!還記得我曾拍過他們出道曲的drum cover(流行鼓翻拍),直至歌曲《群青》的出現,令我深陷這隊組合。得知我有訪問他們的機會,真的十分開心和榮幸。」他表示入行一段時間後,才發現沒有東西是不可能的,因此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與點燃他網絡創作之火的「Smosh」合作。
 
朱mic現時接觸的範疇甚廣,由YouTube幕前、以 FINALLY 歌手組合身份推出歌曲及出演舞台劇、參演電影《4拍4家族》,他形容自己目前正處於一個「試上癮」的階段。「我有個終極目標是上Netflix,兩年前的我想嘗試不同範疇,但兩年後的我想挑戰更大的平台,因為想成為一位multi-platform(跨平台)的表演者,除了喜劇或搞笑,也渴望挑戰不同領域的演出,想觀眾看自己時接收到正面的娛樂。」縱使「百足咁多爪」,他的初心不變,仍心繫YouTube頻道,享受其帶來自由度高的快樂,同時他也被《小薯茄》的口號——「讓網絡成為主流」潛移默化地影響。「現時網絡平台並不遜於傳統平台,網絡出身的人亦能是專業,而非譁眾取寵。雖然大眾可能認為網絡文化較為速食,但它的存在有其價值。」
 
表演者的苦與樂 鼓勵後輩積極尋求出路
從事幕前有份娛樂大眾的使命感,鏡頭前的他們總流露歡樂,燈光背後又有何苦處呢?朱mic表示作為創作者的苦是要堅守原則,在商業及藝術兩者取得平衡後,嘗試做出一個切合自己風格,創作期間不用委屈求全、也可以做出大家喜歡的作品。至於站在「幕前」的角度,就要學會調整心態,面對負評。「不要讓別人的一句話摧毀你的人生。」這是小薯茄及FINALLY舞台劇的導演陳小東啟發他的一句話。朱mic相信邁向成功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質素,只要捱過難關便可找到出口。他續說,他感恩加入《小薯茄》後,無論資源或曝光率都大幅提升,認知度也隨之變高,在街上偶爾會遇到上支持者。「起初當然會有點沾沾自喜,習慣後會變得謙遜,因為深知自滿會讓人難以走遠,所以我會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進步,尋求突破。」
 
最後,他寄語有意從事媒體創作的師弟妹要先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再平衡時間去取捨追夢。「大學生是一段黃金period(時期),若你在讀書時感到迷失也是正常的,但一定要好好把握這段時間,因為那時你的time cost(時間成本)很低,要捉緊機會自學及鑽研屬於自己的一套創作。」他建議同學可以研究2至3個心儀的創作者,研究他們的成品和模式,從而獲得啟發。同時,他提醒大家切勿陷入創作的感動,要學懂抽離,並用第三身檢討自己的作品,雖然看似殘酷,但這是創作者的必經之路。「身處content-driven(內容主導)的時代,數據是很客觀的。在演算法的運作下,即使你關注度不高,只要題材夠好也能突圍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