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相長 學以致研:SRES項目學生分享參與「如何閱讀中國詩歌」英語播客節目經驗

作爲香港歷史最爲悠久的高校,嶺南大學以博雅教育爲本,教育質量得到國際權威機構的充分認可。近年來,嶺大繼續强化發展人文社會學科,積極融入國家建設“新文科”的發展趨勢,優化本科生課程、深化研究生課程、强化國際合作研究,致力於將學生培養成爲“博雅達才”。在主管學術與對外關係的莫家豪副校長大力支持推進下,嶺南大學研究生院於2017年1月開始實行“學生研究優化計劃”(Student Research Enhancement Scheme,簡稱SRES)。配合嶺南大學2016-2022年戰略發展計劃,目的在於優化“嶺南大學科研文化與訓練,並推廣其學術研究成果”(“Lingnan’s research culture and training, while advocating its scholarly achievements”)。此項SRES計劃招募嶺南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授課型與研究型兩種類型)參與大學各研究中心與研究項目開展的科研項目組工作。有意參與的學生向研究生院報名,成功與各科研項目組配對之後,便可與相應科研師資合作,協助有關研究工作。完成工作之後,科研項目組負責人會根據學生的表現打分,由研究生院按照評分給這些協助研究的年輕學生們發放薪酬。

 

這項舉措實施五年以來,深受嶺大師生歡迎,教學相長,以研促學,成果卓著。其中一個成功例子,就是嶺南大學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宗齊教授主持的「如何閱讀中國詩歌」(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英文播客節目錄製推廣工作。2021年9月,嶺大中文系講座教授蔡宗齊開始聯係多名海内外學者,邀請他們合作共同錄製一套52集,名為《如何閱讀中國詩歌》的免費網絡英語播客節目,以英語解釋《詩經》、漢樂府詩、唐詩宋詞等體裁,希望藉此向外國人宣揚中國文化,展示中國文學的魅力。與此同時,蔡教授委托研究院研究與發展統籌主任黃峪博士,通過SRES項目招募了一批學生參與到播客節目的文本編輯、朗誦錄製、圖像攝錄、網站製作、内容發佈、宣傳推廣等各項工作。參與這個項目的學生們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別來自中文系、動畫及數碼藝術系(ADA)、心理學系、文化研究系等人文學科。同學們通過參與此項科研工作,不僅親炙蔡教授的深厚學養,領略到他嚴謹細緻的治學態度,對中國詩歌研究的全情投入,也領略到世界一流漢學家們的研究菁華,為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做出貢獻。學生們紛紛表示,嶺南大學博雅教育歷史悠久,學術研究傳統深厚,參與這個SRES項目,能讓他們更好地在這所亞洲一流高等學府探索智性、發展美育,最終有所學,有所成、有所愛,更好地接受博雅教育,充分感受體驗式學習,成爲一名真正的“博學達才”。

 

教學相長 學以致研:SRES項目學生分享參與「如何閱讀中國詩歌」英語播客節目經驗

學生與蔡教授的讀書交流

 

協助製作播客受益匪淺

 

之前只是喜歡聽時事評論和英語聽力,但沒想過專業知識可以變成音訊,更沒想到自己會動手去做。直到蔡教授提起才發現,還能把英文講的詩經楚辭給視覺化、音訊化,把文本分析變得很生動,而且大家都能在網上就輕鬆接觸到,感覺挺有意義的。

(中文系大四學生,許悅,協助播客内容發佈宣傳)

 

作為中文系的學生,看到詩就走不動道了,說什麼也得看看漢學家怎麼講解。另外還喜歡這種勞動之後有收穫的感覺,投入的精力能變成有價值的實體,做事地積極性自然就高啦。就像陽明先生說“事上煉”,過去那些詩篇都始終沒能細讀乃至吟誦,其實是種遺憾。不過因為負責文本的審核,製作材料、核對拼音的同時我也不知不覺間讀了好多遍詩。每次都會不知不覺組織貧乏的語言,感歎它的情真意切。

(中文系大三學生楊岵荻,協助播客内容文本編輯)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步一步摸索著來。在研究院院長蔡教授領導,研究統籌主任黃博士協調之下,我們按專長分工:有攝影經驗的去拍宣傳圖,會做海報的負責美工,有運營經驗的來管理平臺,我呢,負責制作一些宣傳的視頻物料。不過大家經驗之外總要接觸新鮮領域,我就是在這期間學會了搭建和設計網站,還第一次做了詩歌配音,也是因為做視頻配圖第一次細細揣摩每句詩詞具體的意境。

(動畫及數碼藝術系大三學生趙思坤,協助網站動畫製作與詩歌朗誦錄音)

 

工作下來最深的體會是得把自己從學生的角度轉化到生產知識的角度。以前只是努力聽懂然後記住課堂知識,現在要想想怎麼表述更簡潔清晰,更能吸引哪些聽眾,所以還得弄清楚知識的邏輯和層次,和之前的思路完全不同。就像嶺南大學的service-learning課程要求的,學生不僅要學,還得清楚怎麼學以致用,最後既能鞏固知識,又能聯繫實際。

 

而這套播客就可以幫助想要瞭解中國古典文學,但是又無法脫離翻譯直接感受到詩詞之美的外國友人。直接閱讀只能不求甚解地感受朦朧的美好。當我們從受眾角度出發,通過文本對讀、主題分類等等方法,才更能令他們更感受古詩之美。製作過程中,我也不禁反思我們在如今世界文化中的定位——多少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懷著憧憬?他們想要瞭解什麼?而我們能如何通過什麼方式努力傳播?

(中文系大三學生趙文萱,嶺南大學普通話辯論隊隊長,協助文本編輯,擔任女聲詩歌朗誦)

 

教學相長 學以致研:SRES項目學生分享參與「如何閱讀中國詩歌」英語播客節目經驗

學生詩歌朗誦配音錄製現場

 

參與SRES項目收穫良多

 

如果說播客工作打通詩歌的語言屏障,給了我們將傳統文化與新媒體交融的契機。那麼嶺南提供的Student Research Enhancement Scheme便給了本科生實操鍛煉的機會。因此我們才能加入蔡教授的團隊歷練一年有餘,從最初在圖書館大海撈針,到現在可以從容整理中英文的文獻綜述。可以說SRES項目給了我實踐的機會,令我不斷挑戰自我。

(中文系大三學生詹璦璠,協助微信公衆號宣傳推廣)

 

通過嶺南大學SRES提供的雙向選擇機會,我在今年春天成為了這檔播客項目組的一員。過去一年在嶺南學習的過程中,最令我欣喜的是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在規模不大的討論會上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這樣健康而活潑的氣氛在播客的工作會議上也是有增無減,許多奇思妙想能夠通過討論得到驗證並孵化,這些都離不開項目組所有成員的參與以及蔡老師、黃老師的支持。

 

接觸播客工作很難不聯想起班雅明在柏林電台作為廣播員時期的生活與創造,但我們今天有更便利的技術、更多元的獨立播客,也許也會有更有趣味的聽眾。在眾聲喧嘩的互聯網時代聲音媒體或許沒有那麼容易先「聲」奪人,但它仍具有融入日常生活潤物無聲的潛力,「如何閱讀中國詩歌」播客就是這樣一朵小而美的奇葩,但願有一天海內外的聽眾能夠同享中國詩歌的芬芳。

(文化研究系碩士班二年級學生劉宇榮,協助内容發佈,拓展宣傳平臺)

 

教學相長 學以致研:SRES項目學生分享參與「如何閱讀中國詩歌」英語播客節目經驗

學生參加黃峪博士主持的SRES項目網絡會議

 

教學相長 學以致研:SRES項目學生分享參與「如何閱讀中國詩歌」英語播客節目經驗

學生拍攝的宣傳圖 “在嶺南走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