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與教育局首辦「全港初中中國歷史文化問答比賽」 吸引逾120所中學 約16,000名學生參賽

2024年5月18日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教育局)主辦、嶺南大學(嶺大)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協辦的「2023/24學年全港初中中國歷史文化問答比賽」決賽,今日(518日)假嶺大舉行,活動邀得教育局副秘書長陳慕顏女士,以及嶺大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劉智鵬教授任主禮嘉賓嘉許參賽學生對認識中國歷史文化的熱忱。大會亦邀得嶺大歷史系系主任及副教授梁萃行教授、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譚家齊教授、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高級講師范永聰博士及一級講師羅婉嫻博士為決賽擔任裁判。

 

是次為嶺大首次聯教育局舉辦相關賽事,旨在透過比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並鼓勵他們自主學習、鞏固及延伸所學,從而提升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欣賞及傳承。活動共吸引全港超過120所中學、逾16,000名初中學生參與,競爭激烈。12支晉級決賽的隊伍須進行中一至中三級混合賽,經必答及搶答環節篩選,產生最後四強晉級總決賽,競逐冠軍殊榮。

 

比賽設題範圍涵蓋上古(即中華民族與早期國家的起源)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今年更新增指定文物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篇章。經過一輪激烈比拼後,最終由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就讀中二及中三級的同學榮獲冠軍,英華書院就讀中一及中三級的同學奪得亞軍,季軍及殿軍分別為聖保羅書院就讀中二及中三級的代表,以及佛教大雄中學就讀中二及中三級的代表。冠、亞、季、殿軍及優異獎除了獲頒發獎盃及獎狀外,更分別獲得港幣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及1,000元書券,以鼓勵學生閱讀,增進知識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慕顏女士在決賽後致辭時表示:「決賽的各個環節都非常精彩,氣氛緊湊。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同學在本屆新增的『文物解鎖』環節,表現實在令人讚嘆不已,不但能體現同學們深厚的文史知識,更能看到同學多謀善斷的能力。我期望同學們繼續將在比賽中發揮出來的堅毅、專注與團隊協作精神,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為自己開創更豐盛的未來。」

 

嶺大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及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劉智鵬教授表示:「嶺南大學十分重視歷史與文化的傳承,附屬歷史系的『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專門研究香港及華南歷史,是次與教育局協辦比賽,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將部門多年研究的成果與初中學生分享,更有助同學加強推論、分析、組織及溝通技巧,我們樂見同學們從活動中體會到學習歷史饒富趣味,並養成正確的歷史觀,傳承中華文化。」

為協助同學準備比賽,大會為學生提供中國歷史自學平台,以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選篇章,詳情請參閱比賽網頁:https://chist-competition24.ln.edu.hk/

 

比賽結果

冠軍: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

亞軍:英華書院

季軍:聖保羅書院

殿軍:佛教大雄中學

 

決賽隊伍(依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佛教大雄中學

文理書院(九龍)

德望學校

喇沙書院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

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

聖保羅書院

真光女書院

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英華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