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都市治理的實證研究

 

Cities and Governance Webinar Series - Empirical Research on Urban Governance

 

 

香港嶺南大學 2021 年城市與治理網上講座系列於日前掀開序幕,第一場的嘉賓講者是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城市研究的助理教授研究員 Nuno F da Cruz 博士。

 

Nuno F da Cruz 博士在演講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在比較不同城市治理的研究方法和途徑方面,我們還需要做得更多,才能較有系統地了解治理是如何運作的。」

 

是次講座分為兩個部分。首先,da Cruz博士探討對城市治理制度進行系統性比較的方法。第二部分則描述了他和團隊在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進行的城市治理實證研究,雖然有關研究未算全面,但研究人員亦提出了不少洞見。

 

 

都市治理制度的系統化比較

 

da Cruz 博士解釋,此一研究課題相當重要,原因是不同的治理體系會導致迥異的結果(這包括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但現時尚不清楚這些關聯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迄今為止,我們仍未見到有研究者系統地收集來自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可比數據,這確實有礙理論的發展以及實證驗證的開展。

 

雖然都市治理(制定和實施公共政策決策的過程)這個領域包括政府在內,但也涵蓋許多其他的持份者。

 

da Cruz博士辨識了影響城市治理的五種力量。首先是現行的法律、規則及機關制度。政治制度是否民主?哪些類型的國家城市政策及監管權力佔主導地位?第二,資源的可用性和獲取性。這存在著多種形式,包括公共資金、專業知識及自然資源。第三,城市中存在的關係及傳統。這些關係和傳統會受到社區精神和人口中的親屬關係以至激進主義的程度所影響。第四,現存的政治意識型態和態度的性質。這些可以由城市或國家的歷史、群體身份、黨派關係以及民粹主義或激進運動的存在所塑造。最後,意料之外的衝擊,例如新冠病毒病大流行、環境災難或政治革命等等。

 

da Cruz博士指出,多年以來,某些理論強調了對城市治理的不同影響。但是,毫無疑問,由於這些元素相互重疊和相有影響,情況往往會變得更加複雜。

 

「從都市治理的角度,而非傳統的公共管理及行政角度來看,檢視不同參與者和持份者的身份和所假定的角色,將能為更『開明』的分析提供空間。」主講者指出。

 

 

治理參與者之間的關係——一項實證研究

 

da Cruz 博士認為,最能協助都市治理業界產生積極變革的研究方法,涉及對城市治理的系統化解析和調查,其相關目標是開發一個解釋和預測的框架。

 

為了達致此一目標,儘管南半球城市的可用數據普遍少得可憐,但da Cruz博士和其同事研究了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的城市治理。具體而言,他們研究了圍繞城市戰略空間規劃決策的社會結構、非正式聯繫以及互動模式。

 

「我們專注於空間規劃,原因是亞的斯亞貝巴是一個在不斷建設的城市。」今天所作出的決定將影響到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和前景。亞的斯亞貝巴指出該地區也具有其獨特的特色。舉例來說,這個地方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唯一擁有輕軌交通系統的城市。

 

「我們首先列出了 30 種不同的持份者類型,然後為這些持份者類型確定了實地運作的實質實體。」da Cruz博士解釋道。

 

在該城市相當活躍的持份者有:國家和超國家(例如國際貨幣基金會)政府的持份者;次國家級政府持份者,例如亞的斯亞貝巴市政府;亞市級政府持份者,包括亞市行政部門、woredas(地區行政單位)和 kebeles(社區);其他持份者則包括公民協會和合作社、媒體、工會、政治家及商業協會。

 

da Cruz 博士意識到該領域研究的最佳方法是使用結構化訪談來確定城市中最重要的參與者。對 29 位持份者的採訪,揭示及當中許許多多的關係網絡。 「我們受訪者的樣本頗具代表性。」他指出。

 

 

研究結果

 

該網絡由參與者(組織、持份者和個人)和聯繫(參與者之間不同類型的互動)所組成。這次研究發現了這是一個低密度的網絡,因此一些持份者可能透過作為其他人士之間紐帶的角色而擁有重要的權力。然而,網絡中的低中心性並不意味著某些參與者——例如總理、市長或中國投資者——相對無能為力。

 

在 da Cruz 博士看來,研究結果表明,對訪談所揭示的網絡進行系統分析是找出誰是城市治理方面屬強大參與者的有效方法。正規的制度分析可能無法解釋為什麼某些聲音或利益獲優先考慮,有哪些聲音或利益則會被排除在外,這個說法是屬於非正式動態。結果表明,影響最終情況的能力可以透過不同方式獲得:法律授權、資金控制或透過社交網絡。

 

調查結果支持亞的斯亞貝巴正在遵循中國城市發展模式的觀點。雖然亞的斯亞貝巴的發展對貧窮國家來說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但da Cruz博士指出,這有可能是以犧牲包容性作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