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對跨學科學習的關注

當社會不斷向高等教育院校施壓,要求它們的教育關注在某個專業領域的專業學位時,我們必須留意另一個甚有價值的方向。 那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畢業生,讓他們每個人都有興趣和求知慾來考慮不同的觀點,探索其他文化,運用原創性思維,並通過修讀不同學系的課程來測試自己的各項才能。

在最近由嶺南大學和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聯合主辦的博雅教育論壇上,跨學科教育毋庸置疑的好處是一個經常被觸及的話題。其中一個環節就特別討論了如何可以打破傳統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闢壘,從而讓學生可以接受新挑戰、培養新技能和開拓新視野。

參與是次討論的發言人包括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Hilary Ballon教學中心總監Nancy Gleason教授、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部長池島大策教授和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 (學術素質保證與國際事務)夏爾馬教授。

來自美國創價大學負責研究資助和對外學術關係的副校長Bryan Penprase教授主持是次會議,他和與會講者就亞洲提供高質素跨學科教育的最佳做法作了比較和研究,並就跨學科教育的下一步發展建構願景。

從大家的交流可見今天的學生在大學階段一般都很熱衷於追求廣泛的選擇。然而,許多較受歡迎的學位課程的基本結構仍然使學生難以有時間和資源來擴闊他們的選擇。由於主要的學系都有固定的要求,因此需要進行一些改革使學生有機會涉獵博雅教育,並在此過程中培養那些透過博雅教育可以孕育的原則和行為。

當有了這些轉變,不但可以加強知識轉移,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有更好的跨文化理解和更積極地參與校內和課外活動。這些優勢可以提高學生的滿意度,也讓學生在日後求職時可以編寫更具競爭力的履歷。

池島大策教授說:「我們採用跨學科跨部門的方向,也不會在我們的七個主修領域之間進行非常僵硬的區分,我們刻意避免主修和副修課程的安排,但亦有專業和集中的課程。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所以有「海外學習」的項目,而且我們現在幾乎所有的課程都用英語授課。」

在處理像如何應對海洋污染這樣的主題時,導師會來自不同的部 - 科學、法律和社會科學 - 以便能理解更廣泛的法律和政治影響,而不是僅僅關顧表面的原因和影響。這使學生能夠瞭解全面情況,而且在他們開始考慮可能的工作和未來的事業時,也能確定他們最感興趣的領域。

池島大策教授還表示:「我們學生的就業能力非常高,公司在招聘職員時,真正重視的是靈活性和適應性,而不是專門的知識。學生必須能夠適應任何出現的情況。從僱主的角度來看,正確的思維方式更為重要。」

夏爾馬教授指出,社會常對博雅教育在就業市場上的價值存有疑問,但隨著模式的轉變,人們也對打破學術孤島的好處有了新的認識,同時借鑒西方和東方的傳統,並應用從 「服務研習」倡議所學到的經驗。至目前為止,這種新想法在環境研究、商業和創業課程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夏爾馬教授說:「嶺南大學學生已經在修讀跨學科或「互不相關」的課程,為此,這需要教學人員的認同和學院的支持。我們鼓勵學生修讀他們感興趣的科目,因為這樣他們才會更有動力進行明辨性思維,並熱衷於將他們的知識應用到現實世界中。」

Gleason教授密切關注新興需求的重要性。世界各地可能出現很多振興 「跨學科 」學習的正面訊息,但在課程中找出廣度和深度之間的最佳平衡也是至關重要的。

她說,任何改變都應該以培養具有全球意識和積極參與社會的畢業生為目標。透過建基於討論式和項目式的學習模式可以鼓勵學生理解各種想法之間的聯繫,進行創新思維,承擔一些風險,並就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相關的全球挑戰進行反思。

Gleason教授說:「你還需要考慮就業能力,我們的學生需要負擔生活開支,並希望投身於工作環境。我們必須將課程與課堂外的事情聯繫起來,並進行調整,以確保能夠切合社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