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03.06.2024

「疫」後求存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王敏聰

自去年初開始,香港逐步復常及通關,社會運作開始回復正常,可是,零售行業卻似乎未能如預期般持續復甦。根據香港統計處最新的數據,二零二四年三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三百一十二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七,若扣除價格變動因素,二零二四年首季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比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三點一。根據香港零售管理協會的估計,絕大部份的會員都對今年零售消費不樂觀,認為全年的數據將會錄得單位數甚至兩位數跌幅。於五一黃金週期間,內地旅客來港人數達七十六萬,消費總額約二十億港元。但部份零售行業,如化妝品及黃金首飾等,表示零售額比去年少。可見旅客的消費模式已經有所改變,他們不再以購物為主,改為深度遊,前往不同社區探索。

與此同時,有某大型地產發展商旗下商場,於五一黃金週期間,通過不同類形的推廣及優惠,人流及生意額均有超過百分之十的增長。當然規模龐大的公司自然可以通過多角度的宣傳吸引顧客,但小店亦有其他方法殺出一條生路。荃灣一間老牌餅店,近日推出一款新的產品(熱香餅漢堡),並通過在社交媒體的宣傳,每天都吸引不少人排隊購買,並且每人只限購二件,可見其吸引力。另外,另一間老字號的粉麵行,近日推出爆餡糯米糍,日售六千粒。可見小店亦有其生存之道。

筆者於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一篇文章已指出,消費者的購買模式已經改變,“復常”及“通關”並不是零售業的救命丹。雖然近日中央政府開放更多國內城市可以自由行往港澳地區,但這不代表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各商戶應該重新認識消費者,進一步了解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亦要因應消費者的行為改變,而修正我們的經營策略。從上述的例子可見,只要產品能夠迎合消費者的口味,並通過適當的宣傳渠道,消費者即時會作出回應,商戶的營銷策略必須與時並進,否則將會被市場淘汰。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Ling U


本文在2024年06月03日發表在星島日報

Lingu HKIBS Image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