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黎苑姍教授(右)在內的研究團隊,於4月30日發布有關分間單位照顧者的家庭關係與精神健康的調查結果。

包括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黎苑姍教授(右)在內的研究團隊,於4月30日發布有關分間單位照顧者的家庭關係與精神健康的調查結果。

長久以來,無酬的家務勞動一直被忽視,即使近年照顧者議題漸漸受到公眾關注,但社會對不同處境的照顧者的生活和精神健康狀況,認識並不全面;特別是居於分間單位的照顧者的現況和需要所知尚少。

 

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黎苑姍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陳盈教授,及劏房支援連線展開合作,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期間,透過問卷訪問了317位居於分間單位的照顧者,了解其精神健康狀況和生活滿意度。

 

調查發現,照顧者平均照顧年期為9.1年,超過七成獨自提供照顧;平日面對面照顧的平均時數為11.0小時,而周末的平均照顧時數更達17.6小時。

 

研究同時分析住屋條件和空間對個人健康和家庭關係的影響,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居所中沒有足夠空間,其他不滿因素圍繞空氣不流通、溫度、衛生和安全。

 

這次研究以照顧負擔,以及臨床上的抑鬱和焦慮風險測量照顧者的精神健康。透過焦慮程度問卷,研究發現有20.5%的照顧者出現焦慮症狀。

 

有鑑於此,研究團隊建議當局考慮把「現金津貼試行計劃」恆常化,並應延續「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提高對分間單位照顧者的家居援助。

 

隨著政府推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為分間單位住戶提供額外生活空間,從而改善基層市民的生活質素,團隊提議當局應考慮資助地區支援組織以拓展社區客廳服務,建構一個具人際連繫、互相照顧和共享的社區生活空間。

 

其他政策建議包括制訂分間單位的最低生活標準,營造宜居、宜照顧的環境,以及擴大照顧者定義,全面地支援分間單位照顧者的需要。

 

按此了解更多有關調查結果(只有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