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学成立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 推动编修首部香港地方志

2006年5月26日

岭南大学(「岭大」)宣布成立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研究部」),目标为建立一个香港与华南历史的研究基地,以进行及推广相关研究,包括编修香港的首部地方志,为未来香港史的研究和学习建造良好的基础。

由於获得恒和航运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暨岭大历史系顾问委员会主席及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荣誉研究员谭广濂先生慷慨捐赠一百万港元,连同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拨予的等额补助金合共二百万港元,岭大历史系得以成立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

成立典礼今日在岭大艺术廊举行。席上,谭广濂先生、岭大校长陈坤耀教授及研究部主任刘智鹏博士联合主持支票移交仪式,并分别致辞。典礼后,随即举行研究部的首项活动 -「香港地方风物志座谈会」;会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秘书长秦麒明教授及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陈强主任分别赠送上海通志及广东省志予岭南大学,由陈坤耀教授代表接受。

地方志的编纂以纪录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及社会状况的发展为主,不仅主要记载当代事物,而且是以全新的观点和角度,通贯古今,全面而有系统地记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对地方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珍贵的资料,例如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旅游事业、文艺创作等。

地方志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自八十年代开始,新编地方志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包括省、市、县展开,但香港一直以来都欠缺一本独立的地方志。

陈坤耀教授在致欢迎辞时向谭广濂先生衷心致谢,感谢谭先生一直担任岭大历史系顾问委员会主席,以行动支持岭大的教学理念,今次更慷慨捐助,令岭大得以成立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致力为历史学者及学术机构提供学术交流的网络,建立一个香港与华南历史的研究基地。

谭广濂先生说:「因为商务关系,本人经常在亚太区内往来频繁,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对其他地方的文化和风俗的了解不足。因此,年轻一代有需要多认识自己的历史以及各地的多元文化和历史,只有这样,才懂得去尊重他人。我深信岭南大学的博雅教育理念,可拓阔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刘智鹏博士指出:「香港历史悠久,策略性的地理优势造就了香港的近代发展,但至今香港仍欠缺一本独立的地方志。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的其中一个主要目,是进行历史研究以配合二十一世纪香港的需要,研究部期望能在学者、学术界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透过推广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及促进多元的合作研究计划,推动编修香港的第一部地方志,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除进行研究计划及定期举办学术性研讨会外,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将每年举办不同主题的学术会议,今年的「香港地方风物志座谈会」,邀得中、港、台三地的著名学者担任讲者及主持,包括三位主题发言讲者: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秦麒明教授、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陈强教授、台湾国立中兴大学历史系黄秀政教授,以及丁新豹博士、梁炳华博士、萧国健教授、刘智鹏博士、刘蜀永教授、邱新立博士和王杰博士。

研究部进行中研究项目计有:香港消防处海上救援历史(香港历史博物馆项目)、达德学院研究(香港历史博物馆项目)、屯门历史与文化研究(屯门区议会项目)《简明香港史》增订本(三联书店出版项目)、《清史.香港志》(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及标点《新安县志》(岭大项目)等。今年暑假,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将与民政事务局合办「文物文化营」及「文物文化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