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观察者,是历史的一部分。作为历史系教授,我有更大的责任客观地记录及解读,帮助现在或者未来的人更全面地了解当中的历史。」 

岭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徐颂雯教授致力研究香港建筑及房屋史,更考获注册建筑师资格。她以美孚新邨为题的研究论文「为新兴中产阶级提供住屋:战后香港第一个高层规划社区」(Housing the Nascent Middle Class: the First High-rise Planned Community in Post-War Hong Kong) 荣获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 (ICAS) 全球香港研究人文类最佳文章奖,同时她的著作《香港街市:日常建筑里的城市脉络(1842-1981)》亦入围2023年ICAS 图书奖最佳中文书籍。 

美孚新邨除了盛载徐教授的儿时回忆外,在香港房屋史上更具有重大意义。「美孚新邨是香港首个高层规划社区,竣工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屋苑项目,引入了新的规划概念、具备完善社区设施和现代化的单位设计。」从美孚石油公司的油库,10年间慢慢改建成共99幢的大型屋苑,在香港可说是独一无二。 

徐教授指出,美孚新邨推出后大受欢迎,反映了六十年代中产阶层兴起及社会人口结构变迁。后来香港逐一落成的大型私人屋苑如太古城、黄埔花园等都有仿效美孚新邨的规划概念。 

谈及资料搜集的过程,她表示美孚新邨兴建期间很多中英报章一直跟进报道,在档案馆翻查史料时更找到美孚石油公司和政府往来的书信。她更庆幸自己有不少朋友在美孚新邨长大,因此有机会亲身访问他们的父母 —— 当年屋苑落成后第一批买下美孚新邨单位的人。归功于这些口述历史,使得研究的资料更加确切和真实。  

徐颂雯教授所着的《香港街市:日常建筑里的城市脉络(1842-1981)》中、英文版。

「很多历史发生的事,其实大家都经历过,但是你会发觉每一个人的解读都不同。」抱着对城市建筑演变的好奇,亦不舍得历史被遗忘,除了研究房屋史,徐教授亦走访多个现存的街市,细寻城市记忆,书写香港街市的价值。 

「为甚么旧湾仔街市只评为三级历史建筑?」徐教授强调,旧湾仔街市是整个政府公共建筑发展里的一个转捩点,从例如西港城的西式古典建筑,过渡到现代简约风格的一座建筑物,无论物料、建筑美学都有标志性的意义。为旧湾仔街市的不受重视抱不平,触发徐教授以纵向式研究香港的公众街市,她深信只有从整个香港街市发展脉络来看,才能让大家更清晰地意识到某一个街市的重要性。 

「历史是要有人写出来的,不然就湮没。」徐教授勉励学生,一起写多一些关于香港的历史。即使没有能力改变历史,亦可在见证历史发生的时候记录下来。一笔一划、一砖一瓦,都有着不易被磨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