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教授展示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变革

岭大教授展示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变革

岭大教授展示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变革

岭南大学应邀在6月10-13日于曼￿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发表专题报告,展示了多项前沿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岭大由讲座教授、跨学科学院院长陈曦教授及同院助理教授肖航博士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变革潜力以及通过有效协作所能实现的目标。

 

通过引用近期的研究案例,他们向与会者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如何带来新的见解和突破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

 

此外,他们还讨论了跨学科学习对教育的影响,幷指出将人工智能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融入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以惠及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更深入地参与到关于数字革命、可持续发展以及新质生産力的广泛讨论中,幷做出更大的贡献。

Applying science and AI to the challenge of carbon capture

陈教授首先指出,人工智能已经融入了岭南大学在人文学科、数字艺术和创意産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在授课方式和流程上做了创新。同时,作为亚洲领先的博雅大学之一,岭南大学仍然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其他基本技能。

 

在教导学生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力幷有效应用的同时,关键在于不能忽视或「危及」全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秉持的价值观和原则。

 

关键在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开辟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和语言等学科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新途径,而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科学。

 

这样做可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人工智能在其行业的最新发展,幷为自己的研究项目开辟新的方向。 「我们希望将人工智能用于造福人类,无论是为了日常便利、提高创造力,还是为了履行社会和环境责任。」肖教授说道,「人工智能技术的经济影响和社会价值包括提高生産力、创造新市场、改善公共安全和医疗保健。」 

 

例如,岭大的研究人员正在使用人工智能来协助识别水底图像。这有助于监测不同物种的栖息环境和种群发展。

 

另一个项目以低光图像增强为核心目标,借助外部记忆体来提高监控摄像头的图像质量。此外,科研人员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提高卫星图像的清晰度。“这使得更高效且可持续地监测环境变化和评估自然资源成为可能。”肖教授说。

 

在开发智能交通系统方面,岭大团队目前正在探索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协助优化交通流量、自动驾驶和预防意外事故。

 

研究人员所取得的成果都与智慧物流领域直接相关,在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和减少碳排放方面拥有巨大潜力。

 

「我们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加速碳捕集材料的开发,幷通过催化和其他手段将碳转化为有用産品。」陈教授说道,「最好的方法是直接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负排放。通过人工智能优化,我们能够获得双碳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