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根 不忘本 不忘岭南情

 

「锲而不舍,往往可以使我们在人生中克服困难,不断进步,达致成功,这是我的感悟,我的坚持。」道出这番说话的是毕业于1973年岭南书院中文系的戴桂冠学长。戴学长是一位书法家,他师从故外祖父王鼎新及故舅舅王树滋,作品遍及篆隶楷行草。毕业后他曾在保良局担任秘书,创办「乐艺社」以推广书画艺术,亦曾远赴南非约翰内斯堡工作,在领事馆担任私人秘书。今天戴学长为我们娓娓道来司徒拔道年代岭南书院与他人生旅途的精彩故事。 

 

钟情校园景致 难忘师生情怀


戴学长在上海出生,1968年来到香港升学,最初入读清华书院。他本想修读航海系,但身任招商局高级船长的父亲对此不表赞同,因为不希望他日后要跟自己一样长期出差离开家庭。于是他改读中文系,一年后转考岭南书院。戴学长忆述,最初选择岭南的一大原因是校园环境幽美,而且有宿舍提供。即使相隔多年,他至今仍对校园一草一木记忆犹新。「最初的岭南书院依山而建,正门对面是一个冬菇亭。甫步进校门,便是校务处、礼堂、图书馆和饭堂。拾石级而上,是一个操场,左边再上便是书院部的四层大楼,走廊两旁并排着课室和实验室。左边课室的窗户能眺望司徒拔道和跑马地,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由于当时岭南书院只设有商科、理科和文科三个学系,师生之间关系紧密,相处融洽。「商科方面,印象最深的是教数学的高赞洸老师;理科方面,有经常上电视节目科普医学常识,教生物的陈淦琁老师。至于我们文科,有风趣幽默,当时是华侨日报的编辑,教心里学的彭焕强老师,还有在香港闻名的国学大师,教我们中国诗词训诂的中文系陈湛铨老师等。」那些年一有空余时间,戴学长便会跟同学和导师去郊游远足,与室友去中区红宝石餐厅喝咖啡、听音乐,再沿着宝云道走到太平山顶。

投入学生事务 为文化事业铺路


戴学长不单专注学业,也热衷于不同学生活动,其中最深刻的经历可算是开办学生报《岭南人》。「当时为了争取办学生报,跑到校长室与阮康成校长辩论了一个多小时,终于他答应给我们学生会办报。」他亦曾为《岭南人》执笔发表社论,包括一篇《岭南人肩负重担》等。除此之外,戴学长也在课余时间到研究所协助历史科苏庆彬老师收集研究资料,并因而对历史产生兴趣。苏老师称赞他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展现出深刻的见解和洞察力,认为对做学术有可取之处,大力鼓励他研读历史。了解到当时新亚研究所是由钱穆先生的学生唐君毅先生担任所长,导师中不乏许多著名的学者,包括严耕望、牟宗三、孙国栋、余英时等,戴学长心生仰慕,在毕业后便考入研究所深造历史。

与此同时,他亦开始了在保良局的秘书工作,负责文物室的资料整理,筹办保良局100周年书画展览,联络当时香港名家如赵少昂、杨善深参加义展。后来他又连同保良局同事创办了「乐艺社」,举办过大小展览会,宣扬书画艺术。学生时代累积的各种经验和建立的人际网路使他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为了进一步开拓自己的事业,戴学长更曾到南非约翰内斯堡工作,当过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总领事馆名誉领事的私人秘书,南非粤港澳总商会及非洲潮人联谊会秘书长等。

受外祖父薰陶 自小热爱书法


戴学长从小热爱书法,多年来热情不减。而他开始学习书法的契机正是来自外祖父王鼎新的作品。「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看到外祖父写给舅父的一幅书法,觉得很舒服。外祖父是一位教育家和书法家,他的书体是从北魏《张黑女墓志》和《张猛龙碑》发展而自成一局的风格,在汕头澄海以至东南亚一带备受推崇的鼎新体。」尽管当时的环境不允许他用宣纸写书法,他也没有因此怠于练习。「外婆会用棉花扎在筷子上,让我沾清水在红砖地板上练习,直到初中才开始在旧报纸上书写。刚好住楼下的那家人是制作松烟墨条,免费提供墨汁给我涂鸦。」戴学长的作品不但曾在不同单位展出,还得过国内外很多奖项。时至今天,外祖父的作品一直推动着他对书法的热情和坚持。「除楷书帖之外,我更喜欢他的行书,就连硬笔书体也骨子里透出魏碑的意味,直到现在,我都在努力学习他的书体。」

在当今资讯科技发达的年代,传统书法面对不少挑战。被问到如何鼓励年轻一辈练习书法时,戴学长形容,书法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不能强迫。「当你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你自然会不断的探讨摸索,而在过程中当你发现天外有天,你就会更深入地钻研下去。」

承传百年红灰精神 盼后辈延续岭南使命


在戴学长看来,岭南文化的精髓就是「务实、包容、灵活和创新」。师生一起研究学问,互相尊重包容,保持开放态度接纳多元文化和不同意见,维护学术和言论自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也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只要营造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就能充分体现岭南精神。作为一位岭南人,戴学长一向积极参与校友活动,例如岭南大学开放日和宿舍筹款活动,也为校友日主持过书法讲座,为大学图书馆举办过书法展览等。他深信校友活动中参加者所展现出来那份对岭南的归属感和感情,都是岭南文化的体现。「每一次参加岭南大学同学日或庆祝晚会,或是北美各地成立的岭南同学会活动,乃至网络上的校友聚会,我都能强烈体会到那种历久不衰的岭南精神。」

正如校歌教诲「爱保两勿忘」,戴学长寄语年轻的岭南人要「与时俱进,承先启后」。他认为现在的校训「作育英才,服务社会」跟以前的口号「同心同德同致力,为神为国为岭南」乃一脉相承。岭南精神的核心内涵在于把岭南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热情、忠诚、坚毅、包容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个人品德、掌握全方位的知识文化修养和终身学习的热忱。戴学长淡言道:「这些岭南精神放到任何地方都是正确的,也是我们需一生努力的课题。」

 

按此浏览更多校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