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ite Background

Selected Articles of Hong Ko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近年本研究部致於研究及推廣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至今累積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與教學經驗。我們深信非遺對香港的社會歷史文化發展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現精選部份研究成果整理成簡短篇章,希望藉此提升學生及市民大眾對非遺的興趣,從而達至保育及活化香港的非遺。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6年正式認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制訂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隨即對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深入普查及公眾諮詢與討論,並於20146月公布「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當中包括480個非遺項目。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篇章

 

紮作技藝

紮作製成品是由竹、竹篾、紗紙及絹布等物料紮成的立體結構,經上色和組裝而成。紮作技藝源遠流長,紮作工藝品在不同年代各有盛行,而且在香港流傳甚廣,常見於傳統節日,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內涵。

 

紮作技藝篇章

 

長衫製作技藝

長衫是一種女裝袍服,其製作要求衫身合一,強調針法。長衫設計多變,適合女士在各種場合穿著,一直深受女性喜愛,於1950-60年代在香港尤為興盛。

 

長衫製作技藝篇章

 

剪紙技藝

剪紙為中國北方的地方傳統手藝,而在香港更是一門藝術。剪紙技藝以陰剪和陽剪為主,不同的鑲空技巧使作品形式千變萬化,作品不僅美觀而且實用,在不同時代受到民眾喜愛及廣泛使用。

 

剪紙技藝篇章

 

木傢俱製作技藝

傳統木傢俱製作只以榫卯接合,不使用釘及螺絲,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香港的木傢俱製作以中式傢俱為主,1960-70年代是香港木傢俱製作行業的全盛時期;香港亦憑著轉口港的優勢,把木傢俱遠銷海外。

 

木傢俱製作技藝篇章

 

吹糖技藝

吹糖師傅以麥芽糖為原料製作成吹糖作品。吹氣是吹糖技藝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他技巧包捏、拉、用模具塑型等。在香港的神誕廟會也可以找到吹糖師傅的身影。

 

吹糖技藝篇章

 

麵塑技藝

麵塑以蒸熟的麵粉為原材料,加入顏料製成不同顏色的粉團,再以之製成不同形態的塑像。麵塑最早用作祭祀用途,後來發展至娛樂觀賞之用。香港的麵塑亦稱為麵粉公仔,大多以觀賞為主。

 

麵塑技藝篇章

 

廣彩製作技藝

「廣彩」始於清代康熙晚期,原指在廣州生產的釉上彩繪瓷器。師傅將花紋圖案繪畫在白磁上的加工工序,製作過程包括畫線、上色和燒瓷等,其繪畫的紋式圖樣豐富多變,色彩艷麗,深受中外人士喜愛。香港也有製作廣彩作品,以融合中西文化為特色,遠近馳名。

 

廣彩製作篇章

 

白鐵器具製作技藝

白鐵在香港也稱星鐵、鍍鋅鐵片等,由於它耐用又柔韌,價格廉宜,曾是香港暢銷的五金之一。工匠以白鐵製作出各種耐用的生活器具,如信箱、面盆及水桶等,成為不同年代市民大眾在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器具。

 

白鐵器具製作篇章

 

蒸籠製作技藝

蒸籠是蒸製中式食物和點心的工具,以竹為材料。上茶樓是香港市民的日常活動,而蒸籠是茶樓的必需品,故此蒸籠製作行業也曾大為興盛。

 

蒸籠製作篇章